作者:Peter Neill,導演 世界海洋觀測站

我以各種形式、文章和播客建議 互惠 將其作為一種價值觀,供我們思考,以此為基礎建構我們應對賴以生存的陸地和海洋系統環境惡化的應對措施。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再次探討這個概念似乎頗有裨益。

互惠是一種相互交換的狀態,是指根據一個行為與另一個行為之間的關聯,根據其動機和後果進行分類。為了解釋這一點,我提出了以下問題:

如果我們接受互惠互利的力量,將其視為在各個層面、各個領域與自然進行交換的行為準則,結果會如何?如果我們承認,土地和海洋為我們提供了價值,並非為了將其作為權利而獲取和耗盡,而是為了給予我們禮物、提供貸款,並因此有義務透過互補的行為、公平的消費模式以及透過承擔未來義務來維護自然的交換形式,回饋這些價值,結果會怎樣?如果我們接受這種與自然的互惠關係和連結體系,將其作為我們對自己、子孫後代以及公眾福祉的義務和貢獻,結果會如何?

讓我提供三個說明性陳述,並舉例說明我的意思。

第一: 不索取,我們就是在回饋。 如果我們選擇放棄或減少化石燃料、塑膠袋或鮪魚的消耗,我們就是在把這些價值留給他人,這是一個集體選擇,如果大規模實施,我們將在可持續的水平上擴大或保護這些資源。

第二: 透過為我們所需要和使用的東西支付合理的價格,我們就是在回饋社會。 如果我們以真實成本水平支付消費費用——取消對化石燃料的補貼,將此類承保重新投資於清潔技術,將水定價為地球上最有價值的商品,將災難響應的保險支付和環境破壞的賠償作為監管要求和許可費用的一部分,在公共利益與私人利潤的中性或積極比較的基礎上評估政府投資項目,增加稅收和特許權使用費以建立對污染行業的財務抑制措施,分配罰款以支持無污染的替代品,以及許多其他基於環境保護和可持續性結果的附加值的財務計算和市場應用。

第三: 透過行動和運用這些價值觀,我們正在回饋社會。 盡一切可能改變個人、家庭和社區的行為,以實際行動實踐這些價值。成為「永續發展」公民,海洋公民。樹立榜樣。簽署請願書。投票。必要時進行示威。在各個層面傳達你的承諾,並要求他人在你的日常購物、工作、投資、你所屬的公民組織、你正在就讀或曾經就讀的學校、你所屬的教會、你喜歡的娛樂活動以及你支持的政客方面承擔責任。溝通。以身作則。並透過與其他榜樣一起參與回饋社會的運動來擴大你的聲音。

當然,我很容易就能預見到今天人們對這些想法的反應:政治上幼稚、不切實際、不可能實現、過於自由、過於激進,等等——所有這些反應都出自那些漠不關心、個人利益受到威脅或害怕任何改變的人之口。但事實上,正是他們的行為印證了這些指責:維持現狀的簡單政治頑固,在目前的消費水平下維持我們的生活方式的不切實際甚至不可能性,以及導致治理陷入停滯的極端僵化和恐懼。我在這裡描述的實際上是一種民主進程和民意表達,它並非基於狹隘的意識形態和既得利益,而是基於我們對不採取行動將為我們所有人帶來後果的理解。

互惠互利讓每個人都成為贏家,每個人都成為建設者,每個人都成為付出者。這是一個簡單的框架,它讓我們理解另一種生存方式,讓我們能夠以個人和集體的方式支持改變我們目前的生存方式。這個改變讓我們每個人都是失敗者、破壞者、索取者,直到我們一無所有。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土地、海洋、我們自己、我們的未來嗎?

互惠互利,這道理顯而易見。想想陸地給了我們什麼,想想海洋給了我們什麼。難道我們不應該有所回應嗎?讓我們開始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