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基金會主席 Mark J. Spalding

從酒店窗外眺望香港海港,可欣賞到跨越數個世紀的國際貿易和歷史。 從熟悉的掛滿帆板的中國帆船到最新的巨型集裝箱船,海洋貿易航線的永恆性和全球影響力得到了充分體現。 最近,我在香港參加由 SeaWeb 主辦的第十屆國際可持續海鮮峰會。 峰會結束後,一小群人乘公共汽車前往中國大陸進行水產養殖實地考察。 巴士上有我們的一些基金同事、漁業行業代表,還有四位中國記者,SeafoodNews.com 的 John Sackton,阿拉斯加商業雜誌的 Bob Tkacz,非政府組織代表,以及著名廚師、餐館老闆 Nora Pouillon( Restaurant Nora),以及可持續海鮮採購的知名倡導者。 

正如我在關於香港之行的第一篇文章中所寫,中國生產(並且在很大程度上消費)了世界上大約 30% 的水產養殖產品。 中國人有很多經驗——水產養殖在中國已有近 4,000 年的歷史。 傳統的水產養殖主要在洪氾平原的河流沿岸進行,在那裡養魚與一種或另一種作物共處一地,可以利用魚類的污水來增加產量。 中國正朝著水產養殖產業化的方向發展,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同時保留部分傳統水產養殖業。 創新是確保以經濟有益、環境敏感和社會適宜的方式擴大水產養殖的關鍵。

我們的第一站是擁有近7萬人口的廣東省省會廣州。 在那裡,我們參觀了號稱全球最大活海鮮批發市場的黃沙活海鮮市場。 龍蝦、石斑魚和其他動物的水箱與買家、賣家、包裝商和運輸商爭奪空間——當產品通過自行車、卡車或其他運輸工具從市場轉移到餐桌時,成千上萬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冷卻器被一次又一次地重複使用. 街道被從水箱中溢出的水弄濕了,這些水被用來沖洗儲藏區,還有各種各樣的液體,人們通常不喜歡停留在上面。 野生捕撈魚類的來源是全球性的,大部分水產養殖產品來自中國或亞洲其他地區。 魚盡可能地保持新鮮,這意味著有些食物是季節性的——但總的來說,你可以在這裡找到任何東西,包括你以前從未見過的物種。

我們的第二站是茂名附近的閘坡灣。 我們乘坐古老的水上出租車前往陽江網箱養殖協會經營的一組水上網箱養殖場。 五百支筆,點綴著港灣。 每個集群上都有一個小房子,養魚戶住在那裡,飼料也儲存在那裡。 大多數集群還有一隻大型護衛犬在各個圍欄之間的狹窄走道上巡邏。 我們的主人向我們展示了其中一項操作,並回答了有關他們生產紅鼓、黃魚、鯧魚和石斑魚的問題。 他們甚至拉開一個頂網,浸入水中,給我們一些活的鯧魚作為晚餐,小心地裝在一個藍色塑料袋裡,水裝在一個泡沫塑料盒裡。 我們盡職盡責地把它帶到了那天晚上的餐廳,並與其他美味佳餚一起準備好供我們用餐。

我們的第三站是在國聯湛江集團總部進行公司介紹、午餐,並參觀了其加工廠和質量控制實驗室。 我們還參觀了國聯的對蝦孵化場和養成池。 可以說這個地方是一家超高科技工業企業,專注於為全球市場生產,擁有定制的親蝦、綜合蝦孵化場、池塘、飼料生產、加工、科學研究和貿易夥伴。 在我們參觀加工廠之前,我們必須穿上全套工作服、帽子和口罩,穿過消毒劑並擦洗。 裡面是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方面,但不是高科技。 一個足球場大小的房間裡,一排排穿著防護服的婦女坐在小凳子上,手放在冰籃裡,她們在那裡對蝦進行斬首、剝皮和去脈。 這部分不是高科技,我們被告知,因為沒有機器可以做得那麼快或那麼好
國聯屢獲殊榮(包括水產養殖認證委員會的最佳實踐)設施是中國僅有的兩個國家級太平洋白對蝦(對蝦)養殖中心之一,也是中國唯一出口(五種養殖對蝦)的零關稅企業產品)到美國。 下次你在達頓的任何一家餐廳(如 Red Lobster 或 Olive Garden)坐下來點蝦蝦時,它可能來自國聯,在那裡種植、加工和烹飪。

在實地考察中,我們看到了在滿足蛋白質和市場需求方面的規模挑戰的解決方案。 這些操作的組成部分必須保持一致,以確保其真正的可行性:選擇適合環境的物種、規模技術和位置; 確定當地的社會文化需求(食物和勞動力供應),並確保持續的經濟利益。 滿足能源、水和運輸需求還必須考慮到有關如何使用這些操作來支持糧食安全工作和促進當地經濟健康的決策過程。

在海洋基金會,我們一直在研究如何部署由各種機構和商業利益開發的新興技術,以提供一致、可持續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時減少對野生物種的壓力。 在新奧爾良東部,當地漁業吸引了 80% 的社區居民。 卡特里娜颶風、英國石油公司漏油事件和其他因素推動了一項令人興奮的多層次努力,即生產魚類、蔬菜和家禽以滿足當地餐館的需求,提供經濟保障,並確定控制水質和能源需求的方法以避免風暴事件的危害。 在巴爾的摩,一個類似的項目正處於研究階段。 但我們會將這些故事保存到另一篇文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