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第一艘遊輪起航進行跨北極航行, 再加上宣布北極海冰達到過去 125 年來最低水平的頭條新聞。 一次為期三週的航行在最好的時候需要在後勤方面進行重大飛躍——在北極,它需要與美國海岸警衛隊和其他政府機構進行數月的規劃和協商。 除了噪音污染和其他影響之外,隨著北極水域變暖,遊輪似乎不會成為未來可能引發衝突的問題——但預測衝突並尋求提前解決是北極理事會的目標之一. 我請我們的董事會成員 Bill Eichbaum 分享他的想法,他是北極問題專家並積極參與北極理事會進程。

馬克·J·斯伯丁

西北通道寧靜遊輪路線.jpg

全球變暖最顯著的影響之一是北極變化,包括前所未有的冰雪融化、全球獨特物種棲息地的喪失以及對幾個世紀以來的人類生計模式的威脅。 與此同時,隨著北極變得更容易接近,全球對自然資源的渴求仍在繼續,人們急於開發該地區的資源。

隨著這一最新的資源開發浪潮加速,大眾媒體一直熱衷於引發國家間可能發生衝突的擔憂。 隨著北約國家和俄羅斯之間在烏克蘭和其他地緣政治問題上的緊張局勢加劇,這些擔憂進一步加劇。 事實上,有幾個北極國家在其北極領土上增加軍事存在的例子。

然而,我相信隨著各國尋求開發其資源,北極不太可能爆發為新的衝突區。 恰恰相反,很少有關於實際領土的爭端,最重要的爭端只涉及加拿大、美國和丹麥。 此外,俄羅斯對北冰洋海底提出的備受矚目的主張是大多數北極國家提出類似主張的努力之一。 這些都需要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來確定和解決。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國未能加入該公約意味著我們顯然無法完善此類索賠。

另一方面,即使更容易進入的北極地區也將繼續成為開展複雜經濟活動的危險和困難之地。 出於各種原因,這意味著政府在治理方面的合作對於為此類活動以環境、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的方式向前發展提供平台至關重要。   

自 1996 年以來,由八個北極國家、代表土著人民的永久參與者和觀察員組成的北極理事會一直是發展應對這一挑戰所必需的科學的焦點。 在美國政府(現任理事會主席)的領導下,一個工作組正在考慮採取更強有力的措施,以確保理事會的建議得到實施。 在一個 最近的一篇文章 由 The Polar Record I 出版,解決了加強北極治理的關鍵問題,尤其是在海洋環境方面。 此時此刻,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北極國家正在積極探索實現此類合作的方案。

今年夏天,一艘載有千餘名乘客的旅遊船正在穿越加拿大北極地區, 包括通過海域,一艘只有其十分之一大小的船最近擱淺,需要疏散所有乘客和船員。 2012 年夏季之後,殼牌在多次事故和失誤後中止了未來在白令海和楚科奇海的碳氫化合物勘探,但在北極其他地方繼續開發。 即使是現在,遠洋船隊仍在向北移動以捕魚。 除非北極國家能夠建立強有力的區域治理合作機制,否則這些活動和其他活動將像其他地方一樣對自然界造成破壞。 通過強有力的合作,它們不僅可以為該地區的自然資源帶來可持續性,也可以為北極人民帶來可持續性。